一、学校简介
山东工商学院始建于1985年,原名中国煤炭经济学院,是原煤炭工业部直属唯一一所财经类普通本科院校,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亲笔题写“中国煤炭经济学院”校名,1998年学校管理体制由中央部委管理转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山东省地方管理为主,2003年更为现名。
学校坐落在美丽的海滨城市——烟台,依山临海,钟灵毓秀,是一所以经济、管理、信息学科见长,经管法文理工多学科协调发展的财经类大学,是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立项建设单位、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和省级花园式单位、省级文明校园。
学校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享受山东省政府特殊津贴、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智库高端人才、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高校十大优秀教师等省级人才50余人,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4人。获批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7个、省级“青创科技计划”团队15个、省级"青创人才引育计划"团队7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青年人才团队3个。
目前拥有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获批山东省高水平学科培育学科,3个学科进入2024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近五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6项,其中2024年获批20项,数量名列全国高校第75位、山东省属高校第4位。2024年获批国家、山东省自科基金项目共计36项。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2项、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煤炭科学技术奖特等奖1项、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8项,近五年获省级科研成果奖励25项。在《管理世界》《中国科学》等学术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多篇。
建有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山东省社科理论重点研究基地、山东省工程实验室、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等7个省部级科研创新平台,5个山东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2个山东省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7个山东省高等学校实验室,3个山东省高等学校未来产业工程研究中心。同时建有烟台市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8个科研创新平台。
二、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简介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于2003年建院,现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电子信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开设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6个本科专业,设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留学生班,在校本科生2061人,研究生210人,留学生22人。学院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电子信息工程,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自动化,工信部新一代信息技术专精特新产业学院,山东省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产业学院,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项目专业群,山东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5门、山东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5门。
学院现有教职工110人,其中专任教师92人,教授14人,副教授42人,博士80人,硕士生导师33人。有山东省高校示范性基层教学组织--电子信息工程教学团队。教师中拥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山东省千名知名技术专家等,兼任山东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第一届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本科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山东省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电子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机器人研究会常务理事、山东省电子学会人工智能与机器视觉专委会副主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微纳器件与系统分会理事等。
学院依托山东省未来智能计算示范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高等学校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山东省高等学校智能感知与控制特色实验室、山东省高等学校智能信息处理、感知技术与控制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高等学校智能传感与集成芯片设计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省高等学校交通信息智能感知与控制工程研究中心、烟台市智能系统与控制重点实验室、烟台市新型传感与检测技术工程中心等平台、2个省级“青创科技计划”团队,确立了控制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电气工程等学科群。近年来,学院教师在《中国科学》《IEEE Transactions on Image Processing》《自动化学报》《电子学报》等国内外期刊及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80余项,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山东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15项,出版专著11部,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
学院以培养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立足学科基础理论,强化基本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宽阔的专业知识以及较强的核心技术应用研发能力。获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3项,全国煤炭行业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
依托省级工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设有山东省高等学校骨干学科电子系统设计综合实验中心、电子科学与技术综合实验基地、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实验中心、自动化技术实验中心、ABB调速系统实训实验室、Intel FPGA、TI DSP联合实验室等50余个专业实验室和基础实验室,拥有山东省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山东省研究生教育联合培养基地、山东省高校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等,具备优越的实验教学与科研环境。
三、引进对象
(一)学术领军人才
A1类: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等。
A2类:
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千人计划)人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第二层次入选者(领军人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等。
A3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百人计划”B类人才(技术英才);“泰山学者”特聘教授(海外特聘专家);其他省份省级人才工程入选者(相当于泰山学者工程);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主持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主持人;近五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前2位,或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类/人文社科类)二等奖首位,或省部级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二等奖首位,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首位等。
(二)学科/学术带头人
B1类(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具有博士学位、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近五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项,且首位发表学校认定的本学科A类期刊论文2篇;近五年,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类/人文社科类)二等奖前2位或三等奖首位,或省部级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前2位或三等奖首位,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前2位或二等奖首位。
B2类(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具有博士学位、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近五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或主持省部级有资项目2项,且首位发表学校认定的本学科A类期刊论文1篇;近五年,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类/人文社科类)三等奖前2位,或省部级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三等奖前2位,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前2位或三等奖首位。
(三)优秀博士
C类:
1.能够获得博士学历证书和学位证书;
2.博士论文是相关研究方向;
3.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科研创新能力和潜质,符合学校教学科研工作岗位要求,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
四、所需专业
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兵器科学与技术、系统科学、数学、物理学、地球物理学、智能科学与技术、遥感科学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电子信息、机械、能源动力、海洋科学、化学、测绘科学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等。
五、人才待遇
(一)学术领军人才、学科/学术带头人
人才引进待遇即给予购房补贴、安家费、工资待遇及科研启动费等,可与学校面议。
(二)优秀博士
1.按照学校和学院人才引进待遇给予购房补贴、安家费及科研启动费,详情可与学院联系;
2.科研成果优秀的博士人才首聘期内可预聘为副教授,特别优秀的博士可“一事一议”,符合条件的可竞聘学校“近知学者人才工程”。
3.据房源情况提供周转住房。
4.配偶为硕士研究生(含)以上学历且符合条件的可办理引进或调动手续,有子女的可协调办理子女入学事宜。
5.聘用人员均为我校正式职工,享受国家、山东省规定的待遇和学校在职职工福利待遇。
附:地方人才引进政策
(一)山东政策
不超过35周岁、全球排名前200名高校或自然指数前100位科研机构的博士,山东省一般可直接给予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支持。
(二)烟台政策
1.购房补贴:首次到烟就业40周岁以下博士20万元;
2.生活补贴:首次到烟就业40周岁以下博士10.8万元;
3.留学补贴:首次到烟就业,全球TOP200(QS)海外高校40周岁以下博士15万元;
4.住房贷款:在烟购买首套商品住房的,可申请最高额度80万元的住房公积金贷款,贷款最高额度不与账户余额挂钩。
六、报名方式
应聘人员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进行报名:(1)打开山东工商学院官方网站,在菜单栏里找到“人才招聘”中的下拉菜单“招聘系统”点击即可报名;(2)点击“山东工商学院2025博士招聘报名系统”https://dfm.sdtbu.edu.cn:8600/#/dform/genericForm/E5Bik0ym进行报名。具体操作流程请见山东工商学院人事处官方网站《山东工商学院2025年公开招聘简章(中级和高级专业技术岗位)》中附件2的操作说明。
应聘人员必须使用有效身份证件进行报名和考试,应聘人员的姓名、证件号码等个人信息必须真实一致,一个身份证号只能报名一个岗位。有恶意注册报名信息、扰乱报名秩序等行为的,查实后取消其本次报名资格。山东工商学院人事处网站:http://rsc.sdtbu.edu.cn/
七、联系方式
学院联系人:华老师
联系电话(座机):0535-6881897
联系电话(手机):13562533295
邮箱:huazhen@sdtbu.edu.cn
黄海之滨,凤凰山下,是教书育人、耕耘学术的理想之地,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欢迎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