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
宋·王令
春城儿女纵春游,醉倚层台笑上楼。
满眼落花多少意,若何无个解春愁。
“清明时节雨纷纷”,当春雨洒落大地,清明如期而至。这一节气,既是自然万物清洁明净、焕发生机之时,也是我们慎终追远、缅怀先人的传统节日。值此气清景明、万象澄澈之际,广大党员干部要涵养“清明”之气,自觉以清正心、以清正风、以清正行,勤扫思想“尘埃”、勤除行为“污垢”,让“清明”成为最鲜明的底色。

回溯历史,“包青天”包拯,是一座不朽的道德丰碑。任职开封府时,包拯身处权力核心,权贵围堵、利益诱惑不断,却始终坚守正义,断案时抽丝剥茧、明察秋毫。面对皇亲国戚违法,他无惧权势,铁面依法惩治,绝不姑息。包拯的清廉,不止于朝堂,更深融生活。家中陈设质朴,不见丝毫奢靡。他以实际行动告诫后人:廉洁是从政根基,唯有奉公为民,才能护百姓安宁,守社会公正 。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是于谦一生的写照。他饱读儒家经典,心怀报国之志。在江西为百姓平冤,在河南、山西兴修水利、关心民生。当时官场贿赂成风,他却只带两袖清风进京。土木堡之变,国家危亡,于谦力排众议,组织京城保卫战。最终于谦因刚正被小人构陷,蒙冤受屈。抄家时,屋内仅旧书几卷,再无余物 。他以生命书写忠义廉洁,化作不朽丰碑,激励后世坚守正道,不为权势利益所动。
清明,不仅是祭扫先人、寄托哀思之时,更是反思自省、传承廉洁精神的契机。广大党员干部要带头开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忆清明、廉祭扫,自觉摒弃奢靡之风,做到廉洁祭扫、文明祭扫。在工作与生活中,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明辨是非,做到公私分明,严守廉洁底线,洁身自爱。

让我们以古人为镜,以时代楷模为标杆,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在清明的清风中,成为“清廉人”“文明人”,让廉洁之光在新时代熠熠生辉,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